中国种子行业十二时辰

2020-04-07 16:57:28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大热,但要认真掰扯起来,大概也只能算是后辈。成书早了90年的《尤利西斯》写的正是二十世纪初都柏林的十二时辰,不过因为内含大量典故和隐喻的缘故,向来以难读著称。不过《长安十二时辰》也不失是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原作,就会油然生出一种“历史不会重演,但是会共振”的深深认同感。因为这部《长安十二时辰》的时间节点也正是对当下中国种业极深的隐喻,且容笔者一一到来。

1.jpg

2000年是中国种子行业由垄断经营向市场经营的一个转折点,算是十二时辰的“子时”。

因为这一年,国企垄断经营的时代正是宣告终结。代表事件就是《种子法》的出台,同时也暗示了种子行业新一轮宽松政策起点的开始,众多种子企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就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成长起来,日后变成了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jpg

2001年算是“丑时”,中国种子行业第一批“闹事”的“狼卫”纷纷登台。

代表事件就是农业部首批《全国性经营资证种子企业名录》的56家种子企业亮相。中国种子行业发展20年后的今天,当时榜上的种子企业也就只剩下北京奥瑞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玉米种子公司、隆化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屯玉种业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这12家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就如大浪淘沙,何其残忍。有些种子企业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有些种子企业随波逐流,不知所踪。

3.jpg

2002年算是“寅时”,右相独揽三司。

种子行子资本并购的号角头次奏响。标志事件就是德隆国际集团种业投资公司成立,通过两年的资本运营,共参股或控股1家上市公司、4家子公司和6家二级子公司。其中兼并9家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它们是新疆华西种业、赤峰松州种业、四川正成种业、河南郑隆种业、甘肃武威种业、山东万丰种业、通辽种业、四平种业和三元绿色农业公司,正式组建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以及四川正成德隆种业有限公司,在全国19个省(区)设立办事处,有9000多家经销专卖店,建设2.67万公顷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 1800公顷油菜制种基地。2003年终将会被德农种业发展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年,标志事件就是北京德农种业(玉米)有限公司、四川德农正成种业(水稻)有限责任公司被有关部门评为中国种业50强种子企业,成为当时中国种子行业的“带头大哥”。笔者曾经有幸学习过当时德农的种业战略报告,只有四个字“心悦诚服”。那代德农人对行业认知的深度和格局的远大,至今都未被超越,一个永远都赶超不过去的时代刻度。

4.jpg

2004年算是“卯时”,敦煌种业上市,揭开种业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的先河。

因为种子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高,资金周转慢”等行业特征,最关键的是种业的经营风险和营收效益绝对不对等,导致这个行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十分困难,只有借助资本市场才能更充分发挥研发、品牌、管理和渠道等优势,在异常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提高。随后,2005年民营种子企业登海种业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奥瑞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启了一轮种子企业登入资本市场的高潮。

5.jpg

2005年算是“辰时”,国稻6号千万元转让营销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种子行业进入“产品”经营时代。

“国稻6号”为代表的第二代超级稻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超级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说明要快速的推广到市场,推广给用户,需要科研机构与种业公司的共同努力。

6.jpg

2006年算是“巳时”,郑单958侵权案索赔1500万元。

标志着中国种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里程碑事件,从而强有力地维护了种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


7.jpg


2007年算是“午时”,先正达公司与三北种业"联姻"。

三北种业在业界来说可谓是出身寒门,与世界农业巨头先正达公司联姻,算是村姑嫁入了豪门。但是从种子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先正达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种业巨头之一,也正是掀开了国外种业巨头布局国内种子行业的先声。跨国种业巨头的加速布局,对国内种子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8.jpg

2011年算是“未时”,国务院出台加快种业发展的8号文。

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行业发展,主要就是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促使各省纷纷成立了一批“育繁推”种子企业。

9.jpg

2012年算是“申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1日正式发布,“农业科技”成为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单列一条强调“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因为任何行业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吃屎。导致种子行业头部企业隆平、中种、中农发、登海、金色农华、垦丰都分别掀起了一轮更比一轮高的并购大潮。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雷也不会少,到时候比的就是谁的雷多,谁的雷响。


10.jpg

2015年算是“酉时”,高潮来自于中信斥资28亿元入股隆平,有了资本加持,让隆平的行业并购高潮迭起。

随后,执行8年之久的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临储时代开启。后临储时代,东北地区种植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下游产能的区域化集中式增长,原料专业化细分的深化和采购的全年不间断性需求与上游供给的持续萎缩、原料的差异化不明显和供应链的低效化。综合以上因素,并且在效率提升与利润下降的两个维度的双重挤压下,东北种植业行业发展必然会呈现两个趋势,一个是规模越来越大,企业数量越来越少;另一个是许多下游企业开始整合上游供应链。任何一个大趋势确定的早期,都充满了偏见,争议和犹豫。

11.jpg

2016年算是“戌时”,这一年的“景”有点多。

先是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2800多亿人民币收购先正达跨国公司,惊呆世界,震惊国内,央企还是那么靠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出台《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标志着品种审定制度逐步放松,产品供给由紧缺走向宽松。绿色和平组织关于“东北地区玉米转基因种植”的调查报告,于国内外影响不小。首家育繁推企业湖北富悦宣告破产,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宣告大而不倒成为了历史。

12.jpg

2017年算是“亥时”,这一年央企纷纷出海,国内种子企业经营却难以为继,冰火两重天。


中国化工集团完成了对先正达的收购,交易总价已接近440亿美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之一。中国化工与先正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先正达是全球最具实力的专利药生产商,通过收购先正达,中国化工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农药产业链。此外,先正达的种子业务可以弥补中国化工的空白,也符合世界农化与种子结合的潮流。然后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对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的收购,并于2017年11月举行了交割签约仪式。本次交易合计11亿美元(不含交易费用)。国资大手笔的并购越演越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大势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但是风口变换,泡沫频繁,资本起伏,人才聚散,不少种子企业折戬沉沙,但也有一些种子企业拒绝资本的捷径,不逐水草,在燥热急速的氛围中潜心做着看上去更慢,更“费力不讨好的事”,无数个当时看来“逆流而上”决定和举措,在今天汇聚成崭新的道路,并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深耕,他们就是潜藏着的“明天的巨人”,比如山西大丰。


2018年,时辰有点算不过来了。

当下,中国种子行业的特征就是市场出清正当时。上市企业忙着降杠杆,非上市企业忙着降成本。“降杠杆,降成本,降产能,降预算,降目标”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种子行业的主旋律,而这一切都是历史迟来的清算。因为我们种子行业享受了一轮超长的政策红利期,未来要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衰退。企业只有更好的制度设计才能扛过来,治理结构会是未来成败的关键点之一,九死一生。